【編者按】四十載櫛風沐雨,四十載砥礪前行,四十載春華秋實。今年是寶勝建廠40周年。40年間,寶勝穿越風雨、脫胎換骨,充分詮釋了“團結拼搏 勇創一流”的企業精神。值此建廠40周年之際,公司推出系列報道——“四十鎏金”,與廣大職工一起重溫寶勝四十年艱苦創業的崢嶸歲月。今天推出首篇《荒土中,邁出第一步》。
年營業收入超400億元,入庫稅收超5億元,擁有員工近7000人,入選“全球線纜產業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連續11年榮膺“中國線纜產業最具競爭力企業10強”、連續15年入圍財富中國500強……翻看寶勝最新的發展成績單,一連串滾燙的數字頗為亮眼。
40年時間,只不過是歷史長河的一瞬,而寶勝只用40年時間就實現了從縣屬工廠到線纜“國家隊”的巨變。
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回過頭來看,正是國家戰略的引領,讓最初的縣屬工廠燃起了打造產業集團的雄心。1985年初夏,一支建設大軍開上了寶應縣城東北3公里處,這塊被當地人稱為“后荒”的地方。建設大軍興奮的喧囂和匆忙的腳步,攪翻了里下河多少年來長睡不醒的孤寂,第一間廠房破土動工,第一根“寶勝”牌電纜下線……在時代的浪潮下,不到5年產值便超過億元的寶勝,成為了里下河地區最大的工業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一支支青年突擊隊,組成了。
一個個鐵姑娘班,宣告成立了。
生產靠自己苦干,原材料靠自己苦找,市場靠自己苦搶。
——改變中間環節的營銷方式。變間接銷售為直接銷售,降低產品價格,吸引廣大用戶。
——打出“寶勝”的牌子。主動出擊,尋找目標,爭取最廣泛的產品印象。
——在全國重要的城市、地區建立營銷網絡,盡可能地占領市場,擴大市場。
——廠級領導分片包干抓銷售,經濟利益與銷售額掛鉤。
回望這段歷史,不難發現,正是因為寶勝始終保持開拓精神,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才能不斷踩著時代節拍,走向愈發廣闊的發展舞臺。
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
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寶應縣政府搶抓關鍵機遇,結合南下深圳、珠海經濟特區考察結果,決定以電纜項目作為寶應縣經濟建設首要目標,整合全縣資源推進“江蘇寶勝電纜廠”項目建設工作,發展電纜制造產業。
經過多方努力,1985年寶勝電纜廠主廠房破土動工。1986年,電纜廠成功生產出第一根電纜產品——鋼芯鋁絞線電纜。1989年,寶勝主動謀求向市場經濟發展,實施干部分片包干,區域作戰的經營策略,在全國重要城市、地區建立營銷網絡。1991年,寶勝由縣屬集體所有制企業改制為預算外全民企業性質,以“破三鐵”作為突破口啟動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企業經營質態持續向好,成為蘇北里下河地區第一家產銷過億企業。
黨的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寶勝以被列入省127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為契機,組建江蘇寶勝集團公司,并于1995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探索建立以公有制為投資主體的產權多元化企業和以產業資產經營為基礎,資本經營為重點的經營機制。組建有限責任公司,標志著寶勝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成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的獨立實體。1999年,江蘇寶勝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寶勝集團有限公司。
向多元發展堅定前行
步入新時代,寶勝不僅積極為國家重大戰略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還將黨中央的大政方針、決策部署作為企業布局落子的方向。
1989年,寶勝電纜廠向生產經營型企業轉型,從此確立以銷售作為企業發展龍頭的經營策略。寶勝緊盯國家政策發展變化方向,領先行業一步對市場變化作出應對措施,堅持以“寶勝牌”電纜為核心,持續鍛造品牌影響力。1992年,“寶勝牌”電線電纜入選江蘇省省級優秀產品,1997年,寶勝獲得“江蘇省著名商標”稱號。寶勝產品應用于葛洲壩水電站、三峽工程、揚子乙烯石化工程、北京亞運會、南京祿口機場等重大項目中。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為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要求,寶勝大力推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發展模式,以電線電纜制造業務為核心,發展電氣產業作為第二產業,同步發展服務、物流運輸、建筑裝潢等產業,初步成為集技、工、貿于一體的經濟實體。積極落實縣“五電聯動”戰略,實現資源整合,形成規模效應;通過控股、租賃等形式,實現跨地域、跨所有制聯營,推動企業由“產地銷”向“銷地產”轉變。此外,寶勝搶抓城市電網改造工程浪潮,積極進軍高壓、超高壓電纜領域,于1996年啟動第一座立塔建設。
在積極布局國內市場的同時,寶勝利用國家開放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的重要機遇,全面進軍國際市場,于1995年獲得自營進出口業務許可。1998年,寶勝進一步開發敘利亞電纜市場,首次實現產品大批量出口。
讓科技創新活力澎湃
40年來,寶勝靠的不僅是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的戰略眼光,還有通過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而持續塑造的核心競爭力。
100多種產品,超過10000個產品規格,產品電壓等級涵蓋220伏到220千伏,可滿足郵電、鐵路、電子、電力、冶金、化工、航海、航空、航天等部門使用需要……這些豐碩成果是寶勝堅持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持續擴大產品種類,加快形成系列化、配套化產品生產線,切實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生動寫照。
自1986年成功生產出第一根鋼芯鋁絞線電纜以來,寶勝持續加強產品研發,成功填補扁平移動電纜等國內市場空白,并于1987年通過國家機械委檢驗審核,成為定點生產電線電纜的專業廠。
1989年,寶勝首次研制電纜。這年秋天,國家物資部和機械工業部在北京聯合舉辦秋季訂貨會,寶勝銷售人員敏銳發現山西省電建三公司急需一種用量小,電纜芯數多,工藝復雜的發電廠變電站用屏蔽控制電纜。為進一步拓展高端線纜產品市場,寶勝毅然決定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產品研發,同華北電力設計院開展合作,最終歷時38天完成產品研發,成本僅為進口同類產品的三分之二。寶勝憑借該類產品每年獲得國內市場近3億產值訂單,被國家電力工業部確定為特種屏蔽控制電纜系列產品生產基地。
在此之后,寶勝正式確立“科技興企”戰略和新品研發“三高”原則:收集高層次信息、采用高要求產品標準、聚集高檔次合作伙伴,聚焦市場需求,著力構建“管理層、開發層、中試層”組織結構。管理層設立技術中心,主管策劃與管理工作;開發層設立8間研究所,承擔研發工作;中試層設立9個專業性強的中試車間和1個CAD/CAM中心,主要負責中試試驗以及產品推廣工作。在堅實的物質支撐下,寶勝技術創新能力日新月異,于1996被認定為江蘇省第五批高新技術企業,于1998年入選國家科委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集團)。1999年,寶勝經批準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借助美國BICC通用公司市場與技術,進一步推進超高壓業務發展。
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為加快電纜專業人才培養,持續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寶勝于1988年開展“換腦”工程,逐步規范培訓工作,制定職工培訓教育計劃,針對不同對象不同需求開展培訓工作;建立職工理論教育培訓體系,組織內部高技能人才利用下班時間面向職工開展理論教育培訓,同時將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提升員工技能水平與操作能力;制定職工學習獎勵辦法,為職工建立學習正反饋機制,提高職工學習積極性。
為提升寶勝電纜廠專業化教育水平與能力,1993年,寶勝同哈爾濱理工大學聯合創立寶勝人才基地——哈爾濱理工大學江蘇寶勝成人教育分院,每年培養120名電纜、電氣專業技術人才,為寶勝提供發展動力。
1995年,寶勝利用組建技術中心契機,加快打造集科技管理、科研開發、中間試驗、人才培養于一體的技術開發中心,推進實施“操作人員專業化、管理人員微機化、經營人員技術化、技術人員外向化”的“四化”目標,下大力氣培養內部講師,同時結合外部專家培訓班,系統提高職工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進一步提升職工整體素質水平和生產能力。
從蘇北一隅走向世界舞臺,寶勝的崛起印證了改革與創新的力量。企業初創10年的輝煌成就,也為后續的穩健發展寫下了生動注腳……